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,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;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:360、QQ、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,或者使用谷歌、火狐等浏览器。
下载Firefox2016年6月7日,我院国家中心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(UCSD)合作在《Cell》子刊《Structure》上在线发表了题为《The C-Terminal Arm of the Human Papillomavirus Major Capsid Protein Is Immunogenic and Involved in Virus-Host Interaction》的研究论文(Article),报道人乳头瘤病毒衣壳结构和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。
人乳头瘤病毒(Human Papillomavirus, HPV)是导致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--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。HPV型别众多,主要的高危型型别种类多达15种,目前国际上已上市的HPV九价苗只保护其中的7价。长期以来,高分辨率HPV的病毒结构信息的缺乏限制了对HPV病毒的组装模式和感染机制的深入理解,难以进行有效的HPV广谱疫苗的分子设计。本文通过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危型HPV59型L1蛋白的表达和纯化,获得体外组装的HPV59病毒样颗粒(Virus-like Particles, VLPs)和可结晶的五聚体蛋白,利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和X-射线晶体衍射获取了迄今分辨率(6Å)最高的HPV L1衣壳的全原子结构(PDB ID. 5J6R和5JB1),首次清晰展示了HPV衣壳形态亚单位之间相互连接的区域——“悬挂桥”结构(“suspended bridge”),进一步作者发现暴露于病毒表面的C末端臂(C-terminal arm)即“悬挂桥”结构参与了与宿主细胞的相互结合,并能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HPV59感染的保护性抗体。该研究为HPV的衣壳结构和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,并为下一代HPV疫苗的分子设计提供思路。
国家中心博士研究生李智海、双聘教授颜晓东及助理教授俞海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,李少伟教授是本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。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以及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。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cell.com/structure/fulltext/S0969-2126(16)30047-8
(生科办编辑)